Ubuntu 安裝與設定 VS Code 全攻略|中文化、開發環境、遠端開發教學

目次

1. 前言:為什麼要在 Ubuntu 上使用 VS Code?

Visual Studio Code(以下簡稱 VS Code)是一款輕量卻功能非常強大的原始碼編輯器,由 Microsoft 提供。它結合了開源特性與高度擴充性,因此深受全球開發者喜愛。不僅可在 Windows 與 macOS 上運行,在 Linux 系統上也能穩定執行,這是它的一大優勢。

在眾多 Linux 發行版中,Ubuntu 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其中之一。官方提供長期支援(LTS)版本,穩定性與安全性都有保障。它可免費使用,並擁有豐富的套件與活躍的社群支援,適合從個人開發到企業專案的廣泛應用。

在 Ubuntu 上使用 VS Code 的好處如下:

  • 輕量且運行快速:在低規格電腦或雲端環境中也能流暢執行
  • 豐富的擴充功能:可輕鬆新增語言支援、Git 整合、遠端開發等功能
  • 跨平台一致性:不同作業系統間可維持相同的操作體驗
  • 官方支援:Microsoft 提供 Ubuntu 專用的官方套件,更新方便

本文將依序說明如何在 Ubuntu 中安裝 VS Code、進行介面中文化、設定開發環境,並介紹遠端開發與容器的使用方法。無論您是第一次使用 Ubuntu,或是打算從其他編輯器轉換過來,都能透過本文快速完成 VS Code 環境的建立。

2. 安裝方式比較:Snap / apt(MS 官方套件庫) / 官方 DEB

在 Ubuntu 中安裝 VS Code 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。建議先比較各自的特點與優缺點,再選擇最符合需求的方法。

2-1. Snap(軟體中心或 CLI)

特色

  • 以 Ubuntu 標準套件管理方式之一的「Snap」格式發佈。
  • 可透過 Ubuntu 軟體中心一鍵安裝。
  • 在終端機執行 sudo snap install --classic code 即可安裝。

優點

  • 可透過圖形介面輕鬆取得(對初學者友善)。
  • 具備自動更新機制,安全性與新功能跟進方便。

缺點

  • 採用沙箱機制,部分情況可能與輸入法或主題相容性不佳。
  • 啟動速度與反應時間可能略有延遲。

2-2. apt(透過 Microsoft 官方套件庫)

特色

  • 利用 Microsoft 提供的 APT 套件庫,透過 apt 來管理 VS Code。
  • 首次需使用 .deb 檔註冊套件庫,之後即可用 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code 管理。

優點

  • 可納入系統標準的 APT 管理,更新與系統整合性高。
  • 與中文輸入法及基本功能的相容性佳,運行穩定。
  • 更新控制簡單明確。

缺點

  • 初期需進行套件庫註冊,安裝步驟稍多。
  • 對習慣 GUI 安裝的使用者來說,可能稍有門檻。

Learn how to install Microsoft products on Linux using the p…

Technically Impossible

Ubuntuでのパッケージ・マネジャーと言えば”apt”だが、そのレポジトリでVSCodeは提供されていない。Ubunt…

2-3. 透過官方 DEB 檔單次安裝

特色

  • 直接從 Microsoft 官方網站下載 .deb 套件安裝。
  • 只需執行 sudo apt install ./code_*.deb 即可自動解決相依性並完成安裝。

優點

  • 適用於離線環境或網路受限的情況。
  • 無需註冊套件庫,適合只想快速安裝一次的情境。

缺點

  • 安裝後若要自動更新需手動設定套件庫。
  • 與 Snap 或官方套件庫方式相比,長期維護較麻煩。

2-4. 如何選擇安裝方式?

  • 追求簡單 / 偏好 GUI 操作 → Snap(Ubuntu 軟體中心)
  • 重視穩定性 / 中文輸入及擴充性 → apt(官方套件庫)
  • 僅需快速安裝一次 / 減少手續 → 官方 DEB(單次)

例如,若打算長期作為開發環境使用,建議選擇「apt(MS 官方)」,更新管理簡單且平衡性高。若只是想快速試用,可選擇「Snap」。在網路受限或測試用途下,「官方 DEB」會更方便。

3. 步驟 A:官方 DEB → apt 連動安裝(推薦)

此方法採用 .deb 檔安裝並同時註冊 APT 套件庫,可長期保持最新版本。此方式的中文輸入穩定性較佳,能避免 Snap 版已知的輸入法相容性問題。

3-1. 從官方網站取得 DEB 檔

  1. 使用瀏覽器前往 Visual Studio Code 官方下載頁面
  2. 點擊「.deb」(適用於 Debian、Ubuntu)的按鈕下載檔案。

3-2. 使用終端機安裝

假設下載檔位於 ~/下載 資料夾,執行以下指令:

cd ~/下載
sudo apt install ./code_*.deb
  • 直接將 .deb 檔交給 apt install,即可自動解決必要的相依套件。
  • 此步驟會同時 註冊 Microsoft APT 套件庫

3-3. 確認安裝

可透過以下指令檢查版本資訊:

code --version

或在應用程式選單中搜尋「Visual Studio Code」並啟動。

3-4. 更新方法

由於已註冊 APT 套件庫,之後只需與系統更新一併升級:
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upgrade

3-5. 移除方法(參考)

若需移除 VS Code,可執行:

sudo apt remove code
sudo apt autoremove

使用此方式安裝後,設定完成即可長期輕鬆維持最新版本的 VS Code。

4. 步驟 B:使用 Snap 安裝(GUI/CLI)

Snap 是 Ubuntu 預設的套件發佈格式,可透過軟體中心(GUI)或終端機(CLI)快速安裝。特別適合初學者或希望立即使用、不需額外設定的情況。

4-1. 透過軟體中心(GUI)安裝

  1. 在「應用程式」選單中打開 Ubuntu 軟體
  2. 在搜尋欄輸入「Visual Studio Code」或「code」。
  3. 選擇顯示的「Visual Studio Code」,點擊「安裝」。
  4. 輸入密碼後完成安裝。

4-2. 透過終端機(CLI)安裝

打開終端機並輸入:

sudo snap install --classic code
  • --classic 參數是為 Snap 套件賦予一般檔案系統存取權限所必需。
  • 下載與安裝過程通常在數分鐘內完成。

4-3. 確認安裝

code --version

或在應用程式選單中啟動「Visual Studio Code」。

4-4. 更新與移除

  • Snap 版會自動更新,通常不需手動操作。
  • 若需移除,可執行:
sudo snap remove code

4-5. Snap 版注意事項

  • 中文輸入:部分環境與輸入法設定下,Snap 版可能出現輸入問題。若發生,建議切換至 DEB→APT 方式 安裝。
  • 啟動速度:由於 Snap 採沙箱架構,初次啟動時可能稍慢。

5. 初始設定:中文化、字型與顯示調整

在 Ubuntu 安裝好 VS Code 後,首先要做的就是 介面中文化優化顯示環境
這些設定可讓後續的開發工作更加順暢。

5-1. 中文化(安裝 Chinese Language Pack)

  1. 啟動 VS Code,點擊左側的擴充功能圖示(四個方塊的圖示)。
  2. 在搜尋欄輸入 Chinese Language Pack
  3. 安裝顯示為「Chinese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」的擴充功能。
  4. 安裝後,右下角會跳出「是否更改語言?」的提示,點擊 [Change Language]
  5. 重新啟動後,VS Code 全介面即會切換為中文。

若需手動切換,可使用 Ctrl+Shift+P(或 F1)打開命令面板,輸入 Configure Display Language,再選擇 zh-tw

5-2. 字型設定

程式開發建議使用全形與半形字元容易區分、且視覺清晰的等寬字型。

  1. 從選單選擇 [檔案] → [基本設定] → [設定]
  2. 在搜尋欄輸入「font family」。
  3. 設定喜好的字型(例如:Cascadia CodeFira CodeNoto Sans Mono CJK TC)。

支援 Ligature 的字型能讓 =>=== 這類符號更易於辨識。

5-3. 顯示調整(主題與圖示)

  • 主題切換:按 Ctrl+KCtrl+T 開啟主題選擇器,挑選喜好的配色方案。
  • 檔案圖示主題Ctrl+Shift+P → 輸入 File Icon Theme,選擇不同圖示套件,方便辨識檔案類型。

5-4. 推薦的其他初始設定

  • 顯示行號:將 editor.lineNumbers 設為 on
  • 儲存時自動格式化:啟用 editor.formatOnSave
  • 自動儲存:將 files.autoSave 設為 afterDelay(並設定較短延遲時間)。

完成這些設定後,基本的開發環境就已經建立好。
接下來將介紹能進一步提升效率的「必裝擴充功能與設定」。

6. 常用擴充功能與基本設定(10 分鐘內完成)

VS Code 的一大優勢就是能透過擴充功能(Extensions)輕鬆新增所需功能。
以下介紹在 Ubuntu 開發中非常實用的必裝擴充功能,以及安裝後建議立即調整的設定。

6-1. 必裝擴充功能

  1. Chinese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
  • 介面中文化的必要擴充功能,前一節已介紹安裝方式。
  1. Python
  • Python 開發必備,支援語法檢查(Lint)、程式碼補全與除錯功能。
  • 搭配 Jupyter 擴充功能可使用 Notebook 形式開發。
  1. C/C++
  • 提供 C 與 C++ 的程式碼補全、除錯、語法高亮等功能。
  • 需搭配 build-essential 套件使用。
  1. GitLens
  • 以視覺化方式顯示 Git 歷史與差異,比對版本與團隊協作都很方便。
  1. Remote Development Pack
  • 可直接在 SSH 主機、Docker 容器或 WSL 環境中開發。
  • 在後面的「遠端開發」章節會詳細介紹。
  1. Prettier – Code Formatter
  • 自動格式化程式碼,支援 JavaScript/TypeScript、HTML、CSS 等。

6-2. 建議先設定的項目

  • 儲存時自動格式化
  "editor.formatOnSave": true

→ 每次儲存檔案時,自動進行程式碼排版,維持一致性。

  • 縮排寬度與空白設定
  "editor.tabSize": 4,
  "editor.insertSpaces": true

→ 依團隊的程式碼規範調整。

  • 檔案末尾自動加換行
  "files.insertFinalNewline": true
  • 顯示行號
  "editor.lineNumbers": "on"
  • 自動刪除多餘空白
  "files.trimTrailingWhitespace": true

6-3. 啟用設定同步(Settings Sync)

使用 Microsoft 或 GitHub 帳號登入 VS Code,開啟 Settings Sync 後,設定與擴充功能可在多台電腦或重新安裝後自動同步。

完成此步驟後,開發所需的基礎功能幾乎已就緒。

7. 依程式語言建立迷你開發環境

接下來將介紹在 Ubuntu 中,如何快速建立 PythonC/C++ 的基本開發環境。
只需在安裝好的 VS Code 加上這些設定,就能立即開始實際開發。

7-1. 建立 Python 環境

  1. 安裝 Python 本體與虛擬環境工具
   sudo apt update
   sudo apt install python3 python3-venv python3-pip
  • python3-venv 用於為不同專案建立獨立的虛擬環境。
  • pip 是 Python 的套件管理工具。
  1. 安裝 VS Code 擴充功能
  • 安裝 Microsoft 官方的「Python」擴充功能。
  • 必要時可加裝「Jupyter」擴充功能,支援 Notebook 開發模式。
  1. 建立並啟用虛擬環境
   python3 -m venv .venv
   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

啟用擴充功能後,VS Code 會自動偵測虛擬環境並在解譯器選單中顯示。

  1. 設定 Lint 與程式碼格式化(例如 ruff 與 black)
   pip install ruff black

在 VS Code 設定中,將儲存時自動使用 black 排版,並用 ruff 進行靜態分析。

7-2. 建立 C/C++ 環境

  1. 安裝編譯器與必要套件
   sudo apt update
   sudo ap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gdb
  • 此套件包含 gcc / g++ 編譯器與 gdb 除錯器。
  1. 安裝 VS Code 擴充功能
  • 安裝 Microsoft 官方的「C/C++」擴充功能。
  • 必要時可加裝「CMake Tools」。
  1. 設定建置任務
  • 在專案資料夾中按 Ctrl+Shift+P → 輸入「Tasks: Configure Default Build Task」,選擇 g++ build active file
  • 之後可用 Ctrl+Shift+B 直接編譯當前的 C/C++ 檔案。
  1. 新增除錯設定
  • F5 → 選擇「C++ (GDB/LLDB)」。
  • 會自動建立 .vscode/launch.json,可設定中斷點與變數檢視來進行除錯。

7-3. 測試與驗證

Python 範例

print("Hello, Python on Ubuntu!")

C++ 範例
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 {
    cout << "Hello, C++ on Ubuntu!" << endl;
    return 0;
}

儲存後,C++ 可用 Ctrl+Shift+B 編譯,並執行產生的檔案確認結果。

至此,Python 與 C/C++ 的基本開發環境就已經完成。

8. 遠端開發:Remote SSH / Dev Containers / Codespaces

VS Code 不僅能在本機運行,還能在遠端伺服器容器環境中流暢開發。
在 Ubuntu 中結合這些功能,可以大幅提升開發環境的彈性與可重現性。

8-1. Remote SSH

概要
可在本機 VS Code 直接編輯與執行遠端伺服器上的程式碼,VS Code 會在遠端啟動伺服器端服務,讓檔案操作與終端機體驗如同本地端。

步驟

  1. 安裝Remote Development Pack 擴充功能(包含「Remote – SSH」)。
  2. ~/.ssh/config 新增連線設定,例如:
   Host myserver
       HostName 192.168.0.50
       User ubuntu
       IdentityFile ~/.ssh/id_rsa
  1. Ctrl+Shift+P → 選擇「Remote-SSH: Connect to Host」→ myserver

優點

  • 不必直接登入伺服器,即可在 VS Code 中進行編輯、執行與除錯。
  • 不會影響本機環境,方便針對伺服器專案開發。

8-2. Dev Containers

概要
允許將 Docker 容器作為 VS Code 的開發環境。開發環境配置可寫入.devcontainer資料夾,確保所有人用相同設定工作。

步驟

  1. 在 Ubuntu 安裝 Docker 與 Docker Compose。
  2. 安裝 VS Code 的「Dev Containers」擴充功能。
  3. 在專案根目錄建立 .devcontainer/devcontainer.json,例如:
   {
       "name": "Python Dev",
       "image": "python:3.11",
       "features": {},
       "settings": {
           "terminal.integrated.shell.linux": "/bin/bash"
       }
   }
  1. Ctrl+Shift+P → 選擇「Dev Containers: Reopen in Container」開始開發。

優點

  • 可完全隔離不同專案的依賴與工具鏈。
  • 團隊開發可保證環境一致性,避免「在我這能跑」的問題。

8-3. GitHub Codespaces

概要
GitHub 提供的雲端 VS Code 環境,可直接在瀏覽器中使用,免安裝本機開發工具。

步驟

  1. 進入 GitHub 專案頁面 → 點擊「Code」→「Codespaces」→「New codespace」。
  2. 等待數十秒,即可在雲端建立開發環境並於瀏覽器開啟 VS Code。
  3. 亦可選擇在本機 VS Code 連線使用。

優點

  • 低規格電腦甚至平板也能進行完整開發。
  • 只要有網路,就能在任何地方使用相同的開發環境。

9.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

在 Ubuntu 使用 VS Code 時,可能會遇到一些安裝方式或環境相關的問題。以下列出常見情況與解決方式。

9-1. 無法輸入中文或輸入法不穩定

原因

  • Snap 版 VS Code 可能與輸入法(IME)存在相容性問題。

解決

  • 移除 Snap 版,改用官方 DEB(APT 連動) 安裝。
  • 必要時重新設定 fcitxibus

9-2. 啟動慢或操作延遲

原因

  • Snap 版啟動需初始化沙箱。
  • 擴充功能過多造成延遲。

解決

  • code --disable-extensions 停用所有擴充功能測試。
  • 改用 DEB 版安裝可改善速度。

9-3. 特定擴充功能無法運作

原因

  • Ubuntu 版本或必要函式庫不足。

解決

  • sudo apt install 安裝缺少的套件。

9-4. Wayland 環境顯示或輸入不穩

解決

  • 登入時切換到 Xorg
  • 或啟動時加上參數:
  code --ozone-platform=x11

9-5. 完全移除 VS Code

  • DEB 版:
  sudo apt remove code
  sudo apt autoremove
  rm -rf ~/.config/Code
  • Snap 版:
  sudo snap remove code
  rm -rf ~/.config/Code

10. 安全性與更新策略

長期在 Ubuntu 上使用 VS Code,需要同時兼顧安全性功能更新

10-1. 不同安裝方式的更新行為

  1. APT(官方套件庫)版
  • 與系統更新同步,使用 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upgrade 即可。
  1. Snap 版
  • 由 Snapd 自動更新,但更新時間依 Snapd 排程而定。
  1. DEB 單次安裝版(未註冊套件庫)
  • 需手動下載新版本安裝。

10-2. 安全性注意事項

  • 只從官方網站或 Microsoft 官方套件庫下載。
  • 擴充功能只安裝來源可信、且有良好評價的。
  • 遠端開發功能需嚴格管理 SSH 金鑰與權限。

11. 總結:最快速建立可用的 Ubuntu × VS Code 環境

本文從安裝方法、初始設定、語言環境建置、遠端開發、疑難排解到安全策略都做了完整介紹。
依照步驟執行,1 小時內即可完成實用的開發環境

FAQ(常見問答)

Q1. Snap 與 APT 版哪個好?
A. 長期使用建議 APT(DEB 連動)版,短期試用可用 Snap。

Q2. 如何中文化?
A. 安裝「Chinese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」並在設定中切換 zh-tw

Q3. Snap 版無法輸入中文怎麼辦?
A. 改用 DEB(APT 連動)版即可。

Q4. 如何建立 Python 環境?
A. 安裝 python3python3-venv,加上 VS Code Python 擴充功能即可。

Q5. 如何編譯 C/C++?
A. 安裝 build-essential 與 C/C++ 擴充功能,設定好建置任務即可。

Q6. Remote SSH 怎麼用?
A. 安裝 Remote Development Pack,設定 SSH 連線資訊後即可連線。

Q7. Dev Containers 是什麼?
A. 使用 Docker 容器作為獨立開發環境,確保專案環境一致。

Q8. 更新頻率建議?
A. 穩定需求每幾週一次,新功能需求則每週更新,Snap 版可自動更新。

年収訴求